5月13日,河北卫视《你好京津冀》栏目推出三件大事河北行-保定篇,看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如何引领打造区域协同创新生态系统。栏目特邀河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边继云教授专业解读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及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。
如果说雨林空间吸引的是初创团队,甚至是一个人一个包这种类型的创客,那么较成熟的科技公司可以直接落户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。刚刚过去的4月28号,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度过了5岁生日,如今这里慢慢的变成了保定市创新创业的聚集地。
在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,记者走进诺未科技有限公司的万级洁净GMP实验室,只见各种国际一流的专业设备有序陈列,用于脐带、胎盘、羊膜、自体脂肪亚全能干细胞储存业务,同时致力于免疫细胞研究等生物医学的研发技术及临床转化。
保定诺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志娟提到,我们现在整体的规划是,能达到100万份的储存能力。我们正在和北京的一些大的医院在合作一些科研课题。因我们总公司在北京,所以说更便于我们人才相互的流动支持,另外这里离雄安新区比较近,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立足在保定,辐射雄安,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,做好产业的转化。
保定诺未有限公司隶属于北京诺未集团,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拥有亚全能干细胞国际PCT专利技术,之所以在保定中关村建设生产实验室和细胞库,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创新生态和区位优势。
除了来自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,在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落地生根,很多保定本土的中小型型科技公司也慕名而来。在保定创锐泵业的生产厂区内,一批罐装蠕动泵正在进行组装,组装完毕后,他们将被销往俄罗斯,服务于那里的防疫物资生产。
保定创锐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巍说,国外的疫情现在非常严重,现在罐装类的泵像消毒液还有酒精的罐装,我们调整了一下产能,积极的扩大出口,来满足国外企业的要求。立足中关村这样的平台,我们积极加大我们自己的研发和创新的这部分能力,去年也通过了高新企业的认证。我们原来可能理念比较局限,通过中关村这样的平台,开拓了我们企业整个的视野,我们服务的群体也在扩大。
吴巍介绍,公司始创于2009年,是一家专业的创新型蠕动泵生产公司。2018年迁至保定·中关村创新基地,目前企业具有自主研发品类三十多个系列,二百多种产品,普遍的应用于医疗、化工、生物医药、高校研发等领域。
据了解,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自2015年4月投运以来,五年时间累积有60多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再此实现转化,累积举办了200余场人次、技术、资本等创新资源对接会,吸引了8000多家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企业前来考察,对接资源。与此同时,在北京中关村与保定市的一同推动下,中心按照“一中心、一基地、一园区”三级跳的协同发展路径,将创新生态系统从点逐步延伸到线到面。汇集中关村创新要素,建设中关村产品中试基地、成果转化基地及生产基地,引领保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聚集发展。目前,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入驻率超过80%,入驻企业一半以上来自北京,包括中创燕园、思瑞恩新材、拥有网络、华凯光子在内的371家有名的公司和机构注册办公。如今,保定·中关村创新中心所在双子座大楼已成为保定市创新创业集聚地。在大楼西面约3公里,保定·中关村创新基地已经投入运营,研发成果可以就地转化。占地五平方公里的保定·中关村创新产业园也正在规划建设。一个创新生态系统有望在这里建成。